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
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。解放初,各地自报登记民族名称就多达400余种,自1950年起,党和政府依据民族特征和尊重民族意愿原则,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,至1979年,经过了识别和归并,全国共确定了56个民族,至此,我国拥有56个民族的大格局也最终确定下来,在56个民族中,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92%。其余55个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8% 。55个少数民族是,蒙古族、回族、藏族、维吾尔族、苗族、彝族、壮族、布依族、朝鲜族、满族、侗族、白族、土家族、哈尼族、哈斯克族、傣族、黎族、傈僳族、瑶族、佤族、畲族、高山族、拉祜族、水族、东乡族、纳西族、景颇族、柯尔克孜族、土族、达斡尔族、仫佬族、羌族、布朗族、撒拉族、毛南族、仡佬族、锡伯族、阿昌族、普米族、塔吉克族、乌孜别克族、俄罗斯族、鄂温克联、德昂族、保安族、裕固族、京族、塔塔尔族、独龙族、鄂伦春族、赫哲族、门巴族、珞巴族、基诺族。
民族风情
“三月三”是壮族人民传统节日,又称“歌节”或“歌圩”,据说,在唐代,壮族出了一个歌仙。名叫刘三姐,她聪明过人,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,揭露财主们的罪恶,财主们斗不过她,对她又恨又怕,因此在一年三月初三,趁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,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,使她坠崖身亡,后人认为纪念这位歌仙,便在刘三姐遇难的这天聚会唱歌,一唱就是三天三夜,歌节就如此情形成。
三月初三这一天,壮乡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,染彩色蛋,欢度节日,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,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,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,接待外村歌手,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,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,小的歌节有一、二千人,大的歌节可达数万人之多,在歌节旁边,摊贩云集,民贸活跃,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节的人提供住食,无论相识与否,都是热情接待,一个较大的歌节,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,人山人海,歌声如此彼伏,煞是热闹。
“三月三”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,也是广西汉、瑶、苗等民族重要节日,全区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“三月三”,占全区总人口的54%。每年这一天,各群众都欢呼欢聚-堂,开展唱山歌,顶竹杠,跳竹竿舞,抢花炮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活动,共叙民族深厚情谊。1985年,自治区人民政府将“三月三”定为广西民族艺术节,200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“三月三歌圩”, 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13年10月,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,将“三月三歌圩”改为“壮族三月三”根据自治区第12届人民政府第98号令精神,我区从2014年开始,实行“壮族三月三”期间,全体公民放假2天。